中俄天然气合作迎来最好时期
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突破3000亿立方米。但我国现有天然气开采能力和进口量无法满足这一爆发式增长的需要。中俄天然气合作实现了双方资源与市场、技术与资金的高效配置,带动了我国装备产业“走出去”,提升了相关产业的升级换代和技术创新,为我国天然气行业提质升级积累了经验
近段时间,两则关于中俄天然气合作的消息先后传来,给国内日益走俏升温的天然气市场带来了期待。据报道,中俄合作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第一条生产线于12月8日正式投产,预计未来每年将至少有400万吨俄罗斯液化气运往中国,在我国液化气进口中的比重将占到10%至15%。另据报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黑河-长岭段建设全面提速,北段预计在2019年10月份投产,全线预计2020年贯通。管道建成后每年将进口380亿立方米俄罗斯天然气。据初步测算,这将极大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有害气体排放,有效改善京津冀地区空气状况,促进长三角地区的能源结构调整。
上述两则利好消息对中俄天然气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此前,对中俄天然气合作的认识更多是集中于完善我国天然气进口布局、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建设等。随着党中央提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以及各地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新形势发展,中俄天然气合作被赋予了助力构建“美丽中国”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将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由2015年的5.9%提高到8.3%-10%左右的目标。这意味着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突破3000亿立方米。但我国现有天然气开采能力和进口量无法满足这一爆发式增长的需要。寻找稳定、可靠、长期、丰富的天然气来源成了摆在政府部门和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
俄罗斯是资源能源大国。据不完全统计,俄罗斯天然气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三分之一,拥有稳定的气源和丰富的开采经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有雄厚的资金优势和广阔的能源消费市场。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开展全方位天然气合作,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我国天然气供应紧缺的局面,满足我国清洁能源日益增长的需要,推动我国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现大气污染治理和国内能源结构优化。
经过十几年的磨合,中俄天然气合作不断走实、走深,逐渐形成上游勘探开发、中游管道运输、下游化工销售的一体化合作格局,合作领域从天然气贸易扩展至股权投资、工程承包、设备生产、材料供应等诸多方面,实现了双方资源与市场、技术与资金的高效配置,带动了我国装备产业“走出去”,提升了相关产业的升级换代和技术创新,为我国天然气行业提质升级积累了经验。
当前,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高水平运行,两国能源领域大项目合作稳步推进,中俄天然气合作正迎来最好时期。相信在两国政府和双方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中俄天然气合作还将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
- 2021-03-02[行业展会] 2021北京国际天然气技术装备展将于6月8日-10日举行
- 2018-02-07[行业展会] 贵州成立天然气保障工作小组 副省长秦如培任组长
- 2018-02-07[技术应用] 周先旺同志在湖北省危化品和城镇燃气安全生产
- 2018-02-07[企业新闻] 努尔·白克力会见卡塔尔天然气公司董事长
- 2018-02-07[技术应用] 要推广大能源服务概念 让能源产品和综合服务成为有机整体
- 2018-02-07[本站公告] 叶传柏拜访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
- 2018-02-07[今日头条] 张剑飞检查调度雨雪冰冻天气交通安全及煤电油气保障工作
- 2018-02-07[技术应用] 阳江LNG调峰储气库拟今年开建
- 2018-02-07[本站公告] 中俄谈判10年签30年供气协议 价格未公开
- 2018-02-07[政策法规] 中燃协安全委第七次主任会议在深圳顺利召开
- 2021北京国际天然气技术装备展将
- “煤改气”各项工作 确保广大群众温
- 贵州成立天然气保障工作小组 副省长
- 城镇燃气安全监管体系研讨会在京启动
- 中燃协安全委第五次秘书长会议在郑州
- 遏制天然气价格暴涨重在事前预防